本報訊 廣東省財政廳近日就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規范發展提出明確要求,強調要加強新建項目識別論證,嚴格新增項目合規性審查,強化財政支出責任統計監測作用,整改不合規的存量項目。
廣東省財政廳要求,各地要進一步加強新建項目的識別論證,按照審慎必要原則發起項目,扎實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,夯實項目實施基礎。優先支持基礎設施補短板以及健康、養老、文化、體育、旅游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領域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,并確保項目實施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、決策程序完備、回報機制清晰、融資機構合理。污水、垃圾處理等依照收支兩條線管理,表現為政府付費形式的PPP項目可按規范要求繼續開展。各級財政部門要嚴格對照《廣東省PPP項目庫審核規程》和《財政部關于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實施意見》的規定,將規范運作放在首位,切實做好本地區新增PPP項目合規性審查,不符合規范運作要求的項目一律不得入庫。各級財政部門要嚴格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審核把關,認真做好財政支出責任邊界劃分、支出測算、評估論證等工作,建立財政支出責任監測預警機制,對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7%的地區進行風險提示,牢牢守住財政承受能力論證10%紅線,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率,要遵循審慎合理、財政可持續原則確定,并確保前后口徑的一致性。新簽約項目不得從政府性基金預算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PPP項目運營補貼支出。各地要盡快對本地區已入庫的存量項目開展自查,對發現不符合規范要求的項目要制定整改計劃并落實整改措施,無法整改的按程序辦理退庫手續。
(粵財)
來源:中國政府采購報